安娜卡列宁娜读后感(《安娜卡列尼娜》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最好分点说明)
本文目录
《安娜卡列尼娜》的思想内容是什么最好分点说明
《安娜卡列尼娜》的思想内容主要在两个关键点上,一个是爱情与婚姻,另一个就是有关农奴制的改革。
在爱情与婚姻方面,作者托尔斯泰用了安娜与沃伦斯基,列文与吉蒂这两条线索来说明了不幸与幸福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情。
安娜和沃伦斯基之间的爱情是失败的,最后安娜卧轨自杀,沃伦斯基受到良心的谴责,希望自己能到战场上去求得一死。
安娜是有夫之妇,只是她和卡列宁之间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年轻的沃伦斯基对安娜的追求,点燃了安娜心里埋藏的爱情之火。安娜是认真的,但这在上流社会是不被认可的,在宗教上也是不允许安娜和卡列宁的离婚的。
如果安娜能够做沃伦斯基的情妇,或者是两人始终保持着恋人的身份,这在上流社会看来是可以的,甚至还会成为一桩美谈,但他们追求的是真挚的爱情生活,想要获得真正的婚姻,这就不会被众人认同了。
最后,安娜被社交界拒绝,而沃伦斯基也对她逐渐的冷漠起来,安娜只好自杀了。
正如小说的前面那句名言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列文与吉蒂的婚姻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一种,普通而又幸福。
列文与吉蒂的婚姻是完美的,虽然中间也有一些小插曲,可最终列文难以抑制自己对吉蒂的感情,选择了再次向吉蒂求婚,最后两人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十九世纪的后半期,法国的自由,平等的观念被传到了俄国,这也引起了人们对爱情和婚姻自由的向往,但是封建的思想道德,以及宗教的势力还是很强大的,安娜的追求——自由的恋爱,是注定会失败的。
作者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探索之中,尤其是对于俄国的农奴制的改革,究竟该如何开展起来,这也是他的作品里一个最常见的话题。
小说中的列文,是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最像托尔斯泰本人的一个人物了,作者对列文与吉蒂的爱情的描写是比较简略的,它仅仅是在对安娜的爱情做一个对照而已,列文这一形象的主要作用,就是来表现作者对农奴制改革的一个探索的过程。
列文时常地研究农业,研究劳动力与生产关系,甚至还和他的农奴们一起劳动,完全不像是一个贵族老爷。列文还自己发明农具,但是却收效甚微。
列文想要给自己的农奴以自由,可是对于这样的好事,他的农奴却认为其中必定有诈,根本就不同意列文的提议。这些事情,都是曾经发生在作者自己身上的。
当时的俄国,有很多的进步贵族都在思考对俄国的农奴制进行改革的问题,但是究竟该怎么去做,却都没有一个好的答案。托尔斯泰是温和的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他不愿意通过流血的革命来进行改革,而寄希望于贵族们的良知,所以他就一直在生活中,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这个问题。
你对《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卡列宁、伏伦斯基的看法是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书中的安娜,在托尔斯泰的笔下,首先是美丽端庄纯洁,随着继续的深入,你会发现,安娜生而具有勇于追求自己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勇气,安娜的自私表现在了她与伏伦斯基的感情里,她要占有对方的全部,但她选错了人。从开始,她并不懂得爱情,被姑母嫁给了大她二十岁的官僚卡列宁,自私,冷酷的卡列宁注定不会被安娜所喜爱。在去莫斯科调解哥嫂关系的时候,被压抑的感情和情 欲得到了萌芽绽放的机会,他在车站遇到了沃伦斯基,书中对于这里的描写很深入,沃伦斯基发现了安娜在端庄美丽下被压抑的生气,可见安娜遇到了她一见钟情的男人。安娜的死能怪谁?卡列宁?还是沃伦斯基?我觉得都怪不上,怪她自己和当时的社会环境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卡列宁由于幼年的生活状况导致他内向,呆板。这个人很多对他的评价就是自私冷酷,伪善的官僚。我觉得书中有很多能表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的地方,比如被安娜姑妈要求象安娜求婚时,他把他所有的感情都给了他的未婚妻和妻子。这说明他不自私。对待工作勤奋,努力,很多亲力亲为。说明他不伪善。他只是不会浪漫,就算是到安娜再也隐瞒不住的时候,坦白了她和沃伦斯基感情的时候,卡列宁还希望安娜过了这段时间自己会回来。当安娜病重的时候他还是希望安娜和沃伦斯基一起回来。可见他对安娜的爱情真挚,心胸宽阔。
沃伦斯基就相当于我们的官二代,家庭好,颜值高,但是他并不纨绔,很难正经爱上一个女人的他,为了安娜抛弃了晋升,甚至自杀。虽说最后他放弃了,以当时的环境来来看也是必然。
《安娜·卡列尼娜》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但是我为什么读不下去,感觉很枯燥
《安娜卡列尼娜(1873一1878)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之一,说它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也毫不过份,问世一百多年来,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目光,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的主要意义在于,安娜追求个人爱情的悲剧,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上流社会的生活一一客厅(沙龙)的交际,盛大的舞会,戏院,赛马等等一系列社交活动…:…。
而这些十九世纪俄国生活的画面,对于中国读者而言,特别是对生活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的确是十分陌生的,因而也是难于理解的。这在阅读的吋候碰到的难点也不在少数,不仅读《安娜卡列尼娜》是如此,在读其它外国古典文学名著时,也同样会碰到类似的尴尬,感到不理解,难以读下去,甚至会觉得枯燥乏味,啰嗦烦琐。这种对异国文字的厌倦,产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原先的阅读定势积累和习惯了的文字表达方式。
你是熟悉中国文学的,或者你长期以来最喜欢的是通俗小说,奇侠传奇小说,科幻魔幻小说……,这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就积累下了阅读的经验,对汉语言文学的直白,简洁,通畅,甚至对故事的叙述方式,情感的表达,有了一种得心应手的把握。而当你带着这先入为主的阅读体会,第一次去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汉语翻阅文本的时候,怎么不会感到隔阂陌生,格格不入呢!
再说文学,有高雅与通俗之分。高雅文学有时又称纯文学,美文学,严肃文学,是一种典雅精致的,具有较高的思想艺术价值们文学,主要服务于文化修养较高的阅读者,而通俗文学,又称大众文学,是一种通俗易懂,流行畅销的文学类型,富于娱乐消遣的功能。它们分别满足着不同层次读者的不同需求。当然高雅与通俗之间,不存在先天的壁垒,它既是有所区分,也意味着互相渗透,融合汇通。应该看到,高级艺术是可以吸引广大的,具有初步文化的读者群,而通俗艺术也可以取悦于文化要求高,具有审美眼光的读者。这说明各个读者的需求是多元复合的,读者的兴趣具有广泛性,深入性的特点,关健是读者们要不新总结经验,提升自已的品位,增强对阅读的信心,突破旧的习惯方式,把阅读的期望值上升到更高的审美把握上来。
尽管在文学的接受上,不同读者会对同一作品作出不同的审美反应,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审美评价,其原因还在于读者审美心理的差距,除了所受的教育,社会层次的不同,关健还于读者的阅读储存和知识上的局限。由此可见,读者在文化知识,历史知识,文学修养上的不断增进扩展,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要看通,弄懂一部文学名著,除了在文学修养上下功夫外,关健在于反复熟读,把握好内含。在文学史的指导下,掌握好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创作的风格情趣及语言叙述。深入体会作品的艺本蕴涵,这並不是难事。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珍言!
《安娜卡列尼娜》决不是“枯燥乏味“的一部书。它具有家庭史诗一般的深广,独具风格的心理刻画,诗一般的抒情艺术。无论在场景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大自然美的生动描绘等艺术上,堪称完美。是世界第一流的艺术珍品!
更多文章: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由来和发展(奥林匹克的由来和发展 奥林匹克的由来和发展有哪些)
2024年1月20日 17:05
崇祯通宝是什么年代的铜钱(有宗顺通宝(不知道字的顺序对不对)四个字的铜钱值多少钱)
2024年4月26日 14:05